伯杰动态

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所有的cookie。如果您想详细的了解我们如何使用cookie,请访问我们的 隐私政策.

术前 MRSA 去定植:从国际指南到临床实践,守护患者安全

2025-09-30

在外科临床实践中,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s)作为术后常见且棘手的并发症,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还可能导致手术失败、长期残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是引发高危手术如心脏外科、骨科手术SSIs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国际权威指南已明确证实,术前 MRSA 去定植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切实守护患者诊疗安全。

本文将结合《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会/欧洲感染控制委员会行为(ESCMID/EUCIC)临床指南》与《英国苏格兰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通用型与目标型洗必泰联合莫匹罗星去定植策略的比较及表皮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2025)深入解析 MRSA 术前去定植的临床价值,MRSA 筛查的临床价值逐渐清晰,尤其在术前防控场景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01

MRSA定植:外科手术的 “隐形风险”,SSIs的重要诱因


革兰氏阳性菌是外科 SSIs 的主要致病菌,而 MRSA 凭借其强大的耐药性和定植能力,成为高危手术感染防控的重点目标。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数据显示,在心脏外科、骨科手术中,MRSA 相关 SSIs 占比高,医疗费用额外增加。

(图片来自网络)


为何 MRSA 如此 “难缠”?核心原因在于其定植特性与耐药性:MRSA 易在人体鼻腔、皮肤表面定植,可能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皮肤破损、器械污染等途径引发 SSIs;同时,MRSA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普遍耐药,常规预防用药难以有效覆盖,一旦发生感染,治疗方案选择受限,感染控制难度显著增加。


02

国际指南强推荐:MRSA 术前去定植,有明确方案与高级别证据


面对 MRSA 定植带来的手术风险,《ESCMID 指南》以“高证据等级+强推荐”,将术前 MRSA 去定植列为心脏外科、骨科等高危手术的重要防控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清晰的 “操作手册”。



01

筛查先行:明确定植状态是去定植的前提

指南强调,术前 MRSA 筛查是精准干预的第一步,且明确了筛查的 “重点人群” 与 “标本类型”:

重点手术类型:

▪ 强推荐:对心脏外科(如冠状动脉搭桥术)、骨科(如人工关节置换术、脊柱手术)等高风险手术患者进行术前 MRSA 筛查;

▪ 条件推荐:对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等其他类型手术患者结合当地 MRSA 流行情况开展筛查。

筛查时机:建议在术前 1-2 周完成筛查,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可预留充足时间完成去定植疗程,避免因时间仓促影响干预效果。

除此之外,苏格兰 ICU 研究也提示:基于筛查的精准干预能减少多重耐药基因(如 qacA/B)和移动元件(如 COMER 质粒)的传播,从长远来看,这有助于延缓阳性菌耐药性的发展,为后续抗生素选择保留更多 “选项”。



02

去定植方案:莫匹罗星+氯己定,安全有效且证据充分

指南基于9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汇总分析,提出了标准化的 MRSA 去定植方案,且根据手术风险等级明确了推荐强度:

核心方案:2% 莫匹罗星鼻腔软膏(每日 2 次,连续 5 天)联合或不联合 2%~4% 氯己定全身洗浴(每日1次,连续5 天)。

这一方案的优势在于:

▪ 高有效性:Bode 等的经典 RCT 研究纳入 808 例心脏外科、骨科患者,结果显示,莫匹罗星+氯己定组的 MRSA-SSIs 发生率仅为 1.4%,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的 8.8%(相对风险 RR=0.14,95% CI:0.04-0.51)

▪ 高安全性:局部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2%),主要为轻微鼻腔或皮肤刺激,无严重过敏反应报道。与口服抗生素相比,避免了全身用药带来的肠道菌群紊乱、耐药性诱导等风险。

推荐强度分级:

强推荐(中等证据等级):心脏外科、骨科手术的 MRSA 定植患者,必须采用上述去定植方案;

条件推荐(低证据等级):其他手术的 MRSA 定植患者,建议采用相同方案,尤其对于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的高危患者,去定植获益更为显著。



03

联合干预:去定植 + 靶向预防用药,双重保障高危手术安全

对于心脏外科、骨科等极高风险手术,指南进一步建议在去定植基础上,联合靶向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PAP),形成 “去定植 + 精准用药” 的双重防控体系。

靶向 PAP 方案:推荐在常规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唑林)基础上,加用万古霉素(15mg/kg,术前 2 小时静脉输注),因万古霉素对 MRSA 具有强大抗菌活性,且指南中多项研究证实,该联合方案可使 MRSA-SSIs 风险再降低 30%~40%。

注意事项:万古霉素用药需根据患者肾功能调整剂量,避免肾毒性;同时,需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确保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此外,需继续采取预防措施的高危人群可能包括:

1. ICU患者

2. NICU患者

3. 烧伤病房患者

4. 透析患者

5. 移植和其他专科单位的免疫缺陷患者

6. 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等器械的患者

7. 存在活动性感染的患者,特别是存在未控制伤口分泌物的患者

8. 长期急性护理医院的居民

9. 长期护理机构的居民


03

MRSA术前去定植的临床价值:患者获益与医疗效益的双重提升


MRSA 术前去定植并非 “单一环节的干预”,而是能带来从患者个体到医疗系统的多重价值,这也是其被国际指南推崇的核心原因。



01

对患者:降低感染风险,改善预后与生活质量

①显著减少 SSIs 发生:如前文所述,标准化去定植方案可使 MRSA-SSIs 发生率降低 50%~70%,意味着每 100 例 MRSA 定植的心脏外科患者中,可减少 8-10 例 SSIs,避免患者承受术后感染的痛苦(如伤口红肿、流脓、发热)。

②减少再手术与长期并发症:MRSA-SSIs 若未及时控制,可能引发深部组织感染(如心脏外科的纵隔炎、骨科的假体周围感染),这类感染往往需要二次手术清创,甚至取出植入物,不仅延长治疗周期,更可能导致患者长期功能障碍。去定植通过降低感染风险,从源头减少了这类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③降低死亡风险:SSIs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与显著的发病率、死亡率相关,且在心胸外科、骨科等高危手术中,未预防的 MRSA-SSIs 可能导致长期残疾、住院再入院及再手术

④延缓细菌耐药发展:去定植采用局部用药(莫匹罗星、氯己定),避免了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诱导风险。



02

MRSA筛查:术前去定植,术后康复的保证

《ESCMID 指南》以充分的高级别证据,确立了 MRSA 术前去定植在外科感染防控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筛查 + 莫匹罗星 + 氯己定去定植 + 靶向(perioperative antibiotic prophylaxis PAP)” 的标准化流程,可显著降低 MRSA-SSIs 发生率,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同时为医疗系统节省资源、延缓耐药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高质量的 MRSA 筛查检测是基础。结合国际指南证据、苏格兰临床研究数据与我国用药实际,MRSA 筛查不再是 “可有可无” 的辅助手段,而是破解阳性菌感染防控难题的关键:它能打破经验用药的盲目性,为术前患者提供明确的去定植依据,还能指导首次抗生素选择,兼顾疗效与耐药防控。


04

伯杰医疗MRSA核酸检测产品


伯杰医疗MRSA核酸检测产品以其“高准确性、快速时效、便捷操作”的优势,实现1小时内出结果,同时满足急诊手术前加急检测的需要,为临床预留充足的去定植时间,避免因检测周期过长影响手术安排。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定植状态判断,更安全、更优质的手术治疗体验。

1、靶标覆盖全面:同时检测金葡及甲氧西林耐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全面指导。

2、快速简便:1小时快速出报告,满足患者用药前快速诊断出报告需求。

3、检测精准防污卓越:灵敏度500 copies/mL,特异性强,不受抗菌药物影响,内源性内标避免假阴性,UDG酶+dUTP降低扩增产物假阳性污染。

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43401946






















引用文献:

[1] Righi E, et al. European Society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European Committee on infection control clinical guidelines on pre-operative decolonization and targeted prophylaxis in patients colonized by multidrug-resistant Gram-positive bacteria before surgery.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24 Dec;30(12):1537-1550.

[2] Popovich KJ, et al. SHEA/IDSA/APIC Practice Recommendation: Strategies to preven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transmission and infection in acute-care hospitals: 2022 Update.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23 Jul;44(7):1039-1067

[3] Sharaf S, et al. Universal versus targeted chlorhexidine and mupirocin decolonisation and clinical and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in Scotland, UK: a controlled time-series and longitudinal genotypic study. Lancet Microbe. 2025 Aug;6(8)


文字 | 医学部

编辑 | 品牌宣传部

图片 | 来源于伯杰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