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当我们发现家中老人反复询问同一问题,或是拿着熟悉的物品却叫不出名字时,或许会以为这只是岁月带来的正常记忆减退,但很可能这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信号。随着全球老龄化的越来越严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认识这一日益严峻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0%[1];预计到2035年左右,这一群体规模将突破4亿,占比超30%,我国将正式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老龄化浪潮的冲击下,老年痴呆,尤其是占病例总数60%-70%的阿尔茨海默病[2],正以惊人速度蔓延。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急剧攀升,在85岁以上人群中,每3人就有1人可能患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发展隐蔽却残酷。患者初期多表现为轻微记忆减退,刚说过的话、刚做过的事转瞬即忘,常被误认为 “老糊涂”;随着病情进展,语言表达逐渐混乱,简单算术题也会频频算错;到了后期,不仅生活无法自理,还可能出现情绪波动与行为异常 —— 焦虑、抑郁、易怒是常态,甚至会产生幻觉与妄想,将朝夕相处的家人视作陌生人。这种变化不仅让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更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
从经济层面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人均年治疗费用高达 12.56 万元,药物、康复护理与日常照料的开销,如同流水般消耗着家庭积蓄;精神层面上,长期照料患者的疲惫与无助,还会加剧家庭成员间的矛盾,让家庭关系变得紧张。
面对这一难题,早期干预成为改写患者命运的关键。在疾病早期,患者大脑神经元虽已开始受损,但此时介入治疗,能有效延缓神经元退化速度,减缓认知功能下降。近年来,医学技术的进步为治疗带来了新突破,多奈单抗等抗体药物的出现,可精准靶向大脑中的 β- 淀粉样蛋白斑块,减少其沉积,为延缓病情发展提供了新可能。
而早期干预的前提,在于早期检测。但传统方法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检测时有所不足,所以早期检测、早期干预没有全面推广。MMSE等量表评分方式,耗时长,易受主观干扰;核磁共振、PET等影像检查,依赖当地医疗资源,费用较高,可及性不足;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采集检测可以在早期就检测到病情发展,但由于有一定创伤性,所以也无法大范围应用。
随着高灵敏度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的发展,在血液中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已获突破并日渐成熟。使用血液样本检测Aβ蛋白系列标志物(如Aβ40,Aβ42),Tau蛋白系列标志物(如pTau181,pTau217等)已与脑脊液样本检测相应标志物符合率达到80%~90%;血液样本中同时进行神经炎症、神经损伤标志物(如GFAP,NfL等)检测还能有助于更好的诊断和区分不同疾病类型。
上海伯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检测领域,依托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平台,开发出AD系列血液检测产品,包括Aβ42、Aβ40、pTau217、pTau181、GFAP、NfL等,灵敏度达到pg级别,可有效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筛查、诊断、干预监测等整个诊疗过程。同时,伯杰医疗紧密跟踪最新科研进展,从源头破局,自主研发的pTau217 抗体不仅正式收录于FDA CDRH Master File,还成为国内率先进入该目录的 pTau217 抗体原料,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检测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伯杰医疗,致力于让高性能检测产品惠及更多人,让科技进步真正服务于大众健康。
结语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对象。重视早期检测,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在这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 —— 主动了解早期检测知识,积极向身边人传播相关理念,为那些可能面临疾病威胁的人,点亮一束希望之光。
参考文献
[1]《2024年人口数据》
[2] 《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
编辑 | 品牌宣传部
图片 | 来源于网络、伯杰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