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杰动态

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所有的cookie。如果您想详细的了解我们如何使用cookie,请访问我们的 隐私政策.

肺支诊疗进入“精准时代”!2025指南两大检测升级

2025-09-26

家中若有反复咳嗽、高热不退的孩子,家长最慌的莫过于“查不清病因、用不对药”。2025年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正式发布,相比2023年版,在分子诊断领域迎来关键升级,通过核酸与抗体检测的“组合拳”,显著提升了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有效解决了以往依赖“经验性用药”的临床难题。







01

诊断逻辑大升级:

从“模糊分型”到“精准定位”


2023年版指南中,难治性MPP(RMPP)的定义曾让临床医生纠结不已——“大环内酯类治疗7天无效且病情加重”的标准既难把握,又易过度归因于耐药。2025年版直接删除该定义,转而强化“病原学确诊优先”原则,把核酸与抗体检测结果作为分型和用药的核心依据。新版指南明确:先通过检测锁定是否为现症感染,再结合症状判断重症风险,从源头避免了治疗走弯路。


02

分子诊断双核心:

核酸与抗体的联合诊断


相比2023年版对检测方法的笼统表述,2025年版清晰界定了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的适用场景,两者配合堪称“诊断利器”:

1. 核酸检测:适用于发病72小时内的患者

新版指南特别指出,核酸检测(PCR法)作为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灵敏度与特异性均显著优于传统检测手段。鉴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初期(发病1-3天),患者体内抗体尚未充分产生,此时通过咽拭子或痰液样本进行核酸检测,能够直接检出病原体,阳性结果即可确诊为现症感染。

当患者出现高热、刺激性干咳等症状时,尽早做核酸检测能快速区分肺支感染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尤其在幼儿园、学校等聚集性发病场景中,核酸检测能第一时间定位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2. 抗体检测:病程中后期的“确诊锚点”

2023年版仅提及“MP-IgM滴度≥1:160或双份血清升高4倍”的标准,2025年版则进一步细化了临床意义:

 单份IgM阳性(滴度≥1:160):提示感染1周以上的近期感染,适合症状已持续数日的患儿;

 双份血清滴度4倍升高:作为回顾性确诊的“金标准”,能明确区分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

特别提醒: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IgM出现较晚,需结合核酸结果综合判断。

3. 联合检测:重症与混合感染的“排查关键”

2025年版新增“混合感染预警”机制,明确指出腺病毒、流感病毒与肺支混合感染会显著加重病情。在此情境下,“核酸+抗体”的联合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核酸快速锁定是否存在肺支现症感染,抗体检测则辅助判断感染阶段,同时为排查其他病原体留出时间窗口。


03

临床实操指南:

不同场景的检测最优选择



04

检测结果如何指导治疗?

指南给出完善建议


2025版指南构建了“检测-分型-用药”的闭环管理逻辑。核酸阳性+轻症+IgM阴性:提示早期感染,首选阿奇霉素3天疗程;核酸阳性+整叶实变:提示重症高风险,启动4-6mg/kg/d糖皮质激素治疗。

核酸阴性+IgM阳性:需排查腺病毒等其他病原体,避免抗MP药物滥用。


05

肺炎支原体检测解决方案


伯杰医疗的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支持鼻/咽拭子、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样本类型)与胶体金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试剂,精准契合两版指南对诊断工具的核心要求。核酸检测试剂盒可快速检出呼吸道标本中的MP-DNA/RNA,匹配指南“发病1-3天早期确诊”的需求,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胶体金抗体检测试剂则能快速定性筛查MP-IgM抗体,满足指南“门急诊快速初筛”的场景需求,助力基层医疗机构高效识别疑似病例。两种试剂形成的“早期核酸筛查+病程抗体确认”组合,既符合2023年版指南“病原学证据优先”的诊断原则,又适配2025年版“检测-分型-用药”的闭环诊疗逻辑,为儿科医生精准判断感染阶段、评估重症风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支持。





















引用文献:

[1]赵顺英,钱素云,陈志敏,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4,9(01):73-79.DOI:10.19871/j.cnki.xfcrbzz.2024.01.015.

[2]https://www.nhc.gov.cn/yzygj/c100068/202509/19e7145436b049a68d4ba8c2060dfa56.shtml


文字 | 医学部

编辑 | 品牌宣传部

图片 | 来源于伯杰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