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杰动态

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所有的cookie。如果您想详细的了解我们如何使用cookie,请访问我们的 隐私政策.

第七届中国生物诊断创新发展大会——聚焦 AI 与数智化,拓展诊断边界共筑健康未来

2025-09-08

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生物诊断创新发展大会”,定于2025年9月5-7日在古城西安召开,本届大会以“拓展生物诊断边界、共筑人类健康未来”为主题。大会还分别设置“新技术研发与应用”“原材料与创新转化”“临床试验诊断”及“A1与数智化应用”等分会场,与会专家广泛开展专题研讨与交流。

9月6日下午,“AI与数智化应用”分会场如期启幕。本场会议由上海伯杰医疗创始人&总经理赵百慧博士主持。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博士与资深检验领域专家,赵总分享了对AI智能的深刻洞见。她指出:AI本质是推动生产力跃迁的新型生产工具,而医疗健康行业——尤其是体外诊断领域,因其高度专业化、严谨性及数据安全敏感性,在与AI融合过程中面临着独特挑战。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上月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出台,AI与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已明确成为国家战略方向,为行业发展锚定了关键坐标。



首位登场的演讲嘉宾是腾讯健康咨询总经理朱叶,她以《腾讯AI大健康生态战略》为主题展开深度分享。朱总重点阐述了腾讯如何以AI大模型为引擎驱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其自主研发的混元大模型,凭借超千亿参数规模与超2万亿tokens的预训练语料,构筑起坚实的技术底座。在此基础上,医院可接入DeepSeek大模型形成“双核协同”模式,共同训练专属医疗大模型实现多场景覆盖。此外腾讯健康全周期就诊管理平台贯穿患者诊前、诊中、诊后病历管理全流程,构建起全方位、闭环式的患者管理体系,为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接下来的演讲者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胡波教授,胡教授在感染性疾病、肝脏疾病及肿瘤诊断方向有很深造诣,胡教授以《检验结果互认破局之路——智慧化实验室建设》为题,面对“不同医院、不同仪器的结果要互认,标准、数据、质量三座大山怎么搬”展开介绍。胡教授指出,检验结果互认面临“标准不统一、数据孤岛、质量参差”等核心堵点,样本溯源因此至关重要。而通过AI算法校准检测偏差、搭建跨机构质控云平台,实现试剂、设备、流程的数字化标准统一,再辅以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基于患者数据的实时质控及智能化升级以减少误差,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基石,其在疾病筛查预警中亦发挥关键作用。


AI智慧检验实验室在筛查预警中的作用一直是检验科关注的话题,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卢仁泉教授就《AI智慧检验实验室在筛查预警中的作用浅析》话题做了解析。卢教授指出:随着检验医学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AI技术通过自动化分析、模式识别与大数据挖掘,显著提升检验效率与结果准确性,同时降低人为误差。尤其在血细胞分类、病理图像判读、多组学数据分析等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北京数矩医信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建带来题为《数智化时代:IVD企业的决策创新》的分享。由李总主导研发的会议SaaS管理工具,已在众多大型药企中落地应用并发挥实效。凭借对IVD行业的深刻洞察,李总指出:依托数据信息与AI分析模型构建的工具,能够突破常规认知的边界,赋能决策向更客观、高效、精准的方向升级,同时为产品研发战略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行业在数智化浪潮中实现决策范式的革新。


随着肺癌的高发和低龄化,肺癌的早诊早治越来越受到重视。圣美生物产品开发总监、医疗器械高级工程师叶莘博士,阐述《人工智能驱动创新CAC-FISH技术在肺癌早诊领域的应用》。

叶博士在演讲中介绍了CAC-FISH技术,该技术为临床提供了安全、无创且高效的肺结节良恶性辅助诊断工具。其价值在于能显著提升肺癌(尤其早期)诊断准确率,降低LDCT筛查假阳性;还可辅助对性质不明的肺结节精准风险分层,指导诊疗决策,避免不必要的随访与有创检查,具有广阔临床前景和重要社会价值。


最后医策科技研发总监韩津演讲的题目是《从像素到精准多模态AI如何重塑病理诊断与药物研发新范式》,韩总介绍了如何打造全球首个“软硬一体”AI+IVD产品矩阵,率先落实“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构建产品-应用-数据闭环。推出了智慧病理远程会诊系统、智能显微镜在线互动系统以及肿瘤MDT多学科协作会诊系统平台等智能化系统平台,同时配套数字扫描仪等硬件产品,形成“诊断工具+协同平台”的一体化系统,实现从核心技术到全场景应用的完整落地。


专题演讲结束,在媒体平台创始人姜婷女士主持下又开启了精彩的访谈内容,对演讲内容做了进一步沟通。面对“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的问题时,与会专家表示: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劳动力效能,兼具节能增效作用。在诊断领域,它能推动诊断窗口前移,助力IVD行业正向发展,此外可协助排查阴性结果,凭借无差别操作有效降低漏诊率。目前只是AI初探,未来发展将不可想象。

历经四小时的思想碰撞,本场大会终落下帷幕,但“AI与数智化应用”的探索从未止步。当技术的微光在“拓展生物诊断边界、共筑人类健康未来”的征程上渐成星河,AI已成为跨越行业壁垒的通途,让健康的普惠之光穿透每一道屏障,照亮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文字 | 医学部

编辑 | 品牌宣传部

图片 | 来源于第七届中国生物诊断创新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