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杰动态

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所有的cookie。如果您想详细的了解我们如何使用cookie,请访问我们的 隐私政策.

重磅上市 | 伯杰医疗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检测试剂盒,精准狙击耐药菌!

2025-08-15

伯杰医疗全新推出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检测试剂盒,以精准的靶标设计融合前沿技术优势,为临床诊断碳青霉烯耐药菌感染性疾病开创精准、高效的新格局。










碳青霉烯类耐药:

全球公共卫生的严峻挑战




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统称,包括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等,CRE与CRAB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类型,其流行态势已对临床诊疗构成严峻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年更新的细菌优先防控清单中,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等被列为关键优先防控对象,其广泛传播直接威胁抗菌治疗有效性[1]

图片源自参考文献1-2

据相关研究显示,1990-2021年间,碳青霉烯耐药导致的死亡增长幅度超过所有其他抗菌药物类别,成为耐药相关死亡增长最快的类型,与碳青霉烯耐药菌感染相关的所有死亡人数从61.9万(1990年)增至103万(2021年),与碳青霉烯耐药菌感染相关的所有归因死亡从12.7万增至21.6万。未来预测更是不容乐观,到2050年,全球碳青霉烯耐药归因死亡预计达28-35万/年,占AMR总死亡的15-18%[2]

图片源自参考文献1-2

国内的情况同样严峻,从2023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报告来看,碳青霉烯耐药形势复杂。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全国平均为1.7%,较2022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全国平均为10.8%,较2022年上升了0.8个百分点;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全国平均为55.5%,较2022年上升了2.1百分点;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全国平均为16.3%,较2022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3]。而且,国内治疗可选药物少,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药物有限,如肺炎克雷伯菌主要依赖多黏菌素、替加环素等;铜绿假单胞菌依赖多黏菌素等;鲍曼不动杆菌依赖多黏菌素等[4]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2023年CARSS报告)

传统检测方法依赖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耗时24-72小时,难以满足重症感染患者的快速诊断、及时治疗的需求。而碳青霉烯酶的精准分型是优化治疗方案的关键——如阿维巴坦可有效抑制KPC、OXA-48酶活性,但对NDM等金属酶无效,基因型检测结果决定抗菌药物选择策略[6]

在此背景下,上海伯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为临床提供快速、精准的碳青霉烯耐药基因分型解决方案。





产品特点




01

覆盖碳青霉烯酶主要基因型,临床需求导向

伯杰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检测试剂盒精准检测KPC、NDM、OXA-23、OXA-48四种核心耐药基因,全面覆盖国内临床主要流行基因型,不仅涵盖肠杆菌目细菌(CRE)主要耐药基因(KPC、NDM、OXA-48)——在国内 CRE 中,上述基因的检出比例达 98.2%[7]。同时包含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最主要耐药基因OXA-23。研究表明,CRAB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可达26.47%至70%。这主要是由于CRAB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导致治疗选择有限,预后较差[8],CRAB不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还可能对其他类别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产生耐药性,形成多重耐药(MDR)甚至泛耐药(XDR)菌株。这种广泛的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极其困难,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9],同时CRAB在医院环境中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之间通过侵入性操作、留置导管、机械通气等方式容易发生交叉感染[10],其高流行特征结合高致病性、高死亡率、多重耐药性、强传播能力对治疗带来巨大挑战[6]

CHINET2023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02

贴合医保收费逻辑的阶梯式检测设计

检测逻辑契合医保要求,采用“病原菌鉴定-耐药基因检测”的分步策略,符合临床诊疗逻辑,先通过最贴近临床需求的六项呼吸道病原菌检测(涵盖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常见致病菌)锁定目标菌,再针对性开展耐药基因检测,避免了“细菌-耐药基因联合检测”导致的资源浪费,降低了医保支付压力。

03

荧光PCR技术赋能,检测性能卓越

采用荧光PCR技术,特异性更高,结果更精准。该技术兼容主流仪器,普适性高,无需额外购置仪器,全面适配实验室常规荧光定量PCR仪。无需培养,直接采用痰液样本检测,方便快捷。相比碳青霉烯酶免疫类产品,荧光PCR法检测更精准,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结果。

04

1小时快速报告PCR结果

传统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方法通常需要24-72小时,而伯杰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检测试剂盒1小时快速检测显著缩短了诊断时间。通过提取仪9-15分钟自动化快速批量提取核酸,30-60分钟实现样本扩增和结果同步输出。在重症感染病例中,及时且准确的快速诊断对于临床决策具有关键意义。不仅有助于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发展进程,更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状况、降低病死率。此外,还可能缩短住院周期,进而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与经济负担。

05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伯杰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检测试剂盒灵敏度达500copies/mL,同时设置内源性内标避免假阴性。这意味着伯杰能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碳青霉烯耐药菌基因,有助于更早地发现感染,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06

临床应用场景广泛:为多科室提供精准诊疗支持

伯杰医疗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多个重点科室可适用,包括呼吸科、感染科、儿科、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等。

呼吸科日常接诊大量肺部及呼吸道疾病患者,而碳青霉烯耐药菌导致的肺炎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快速明确病原体耐药基因对于制定有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感染科作为专门应对各类感染性疾病的科室,面对日益复杂的耐药菌感染问题,需要精准的检测手段来辅助诊断和治疗,本试剂盒能为感染科医生提供关键的耐药信息。儿科患者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感染的抵抗能力较弱,且感染后病情变化快,精准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有助于及时、准确地用药,保障儿童健康。重症医学科(ICU)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常需接受侵入性操作和使用广谱抗生素,属于碳青霉烯耐药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快速识别耐药情况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意义重大。急诊科室则需要快速、准确的检测结果来应对各种紧急病症,本试剂盒快速精准报告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的特点,能为急诊患者的及时救治提供有力支持,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耐药菌防控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伯杰医疗

呼吸道感染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除碳青霉烯耐药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外,在呼吸道感染检测领域,伯杰医疗构建了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围绕呼吸道病原体,有12项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系列,覆盖甲流/乙流、新冠、六类常见病毒等多种病原体检测;还有抗体全检测试剂系列,助力甲流/乙流、肺炎支原体等抗体检测。针对细菌耐药,12项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系列登场,涵盖六大病原菌、碳青霉烯耐药等检测。从病原体核酸到抗体,从常见感染到细菌耐药,全方位覆盖呼吸道感染检测需求,为临床精准诊断呼吸道感染,及时采取有效诊疗措施,提供可靠、全面的检测支持,守护呼吸健康防线。




















参考文献

[1]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93461

[2] GBD 2021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Collaborators. Global burden of bacteri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1990-2021: a systematic analysis with forecasts to 2050. Lancet. 2024;404(10459):1199-1226

[3]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2023年报告

[4] CHINET2024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5] 喻华,徐雪松,李敏,等.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报告规范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20(06):671-680.

[6] 曾玫,夏君,宗志勇,等.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防控指南[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4,24(02):135-151.

[7] 陆旻雅,等.临床重要细菌耐药表型分子机制、检测方法及结果解读[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2,19(08):12-19.

[8] 张欧,林伟浩,陈碧颜,等。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 35 (5): 396-398. DOI: 10.11726/j.issn.1001-7658.2018.05.026.

[9] 朱秋丽,等.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05):359-361+364.

[10] Doughty EL, et al. Endemicity and diversification of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3;37:100780. Published 2023 May 9.


文字 | 中央市场部、医学部

编辑 | 品牌宣传部

图片 | 来源于伯杰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