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明确了病例报告管理、疫情处置、实验室检测和预防措施等具体要求,旨在为各地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系统性指导,以科学应对登革热疫情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登革热新方案的重点内容吧~
登革热在我国传播媒介
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传染源为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以及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主要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少数情况下也可经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登革热在热带、亚热带
地区广泛流行
登革热在全球存在媒介伊蚊分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拉丁美洲、西太平洋、东南亚、东地中海等地区,登革热传播可常年发生。我国虽尚未形成稳定的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源地,但广东、云南、广西等多个省份曾多次发生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登革热夏秋季高发,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

截至2024/4/30,登革热全球流行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方案对登革热的
流行风险地区如何划定?
综合考虑媒介伊蚊分布情况和活动期长短、既往本地疫情发生情况和疫情规模等因素,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照登革热传播风险由高到低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地区。
Ⅰ类地区(6个):指媒介伊蚊活跃期较长、既往报告本地病例较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高的省份,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Ⅱ类地区(11个):指媒介伊蚊活跃期相对较长或既往有本地病例报告、有一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的省份,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
Ⅲ类地区(8个):指有媒介伊蚊分布、既往未报告过本地病例,但存在输入病例引起本地传播风险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西藏、陕西、甘肃。
Ⅳ类地区(7个):指目前未监测到媒介伊蚊分布、既往未报告过本地病例的地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登革病毒的病原学监测
抗原检测
常用NS1抗原检测,一般发病后 5 天内血液样本中NS1抗原检出率高,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
核酸检测
常采用实时荧光 RT-PCR 方法进行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和血清分型。
病毒培养分离
一般发病后 5 天内血液样本病毒培养分离率较高,通常将样本接种至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BHK21、Vero)中进行分离与培养,待其出现病变特征后,采用抗原或核酸检测手段鉴定病毒种类。
基因组序列分析
采用一代 Sanger 法或扩增子技术进行E基因或全基因组测序,测序技术经质控合格后,方可用于后续生物信息分析。
青岛伯杰
精准监测、科学防治
青岛伯杰登革病毒Ⅰ型/Ⅱ型/Ⅲ型/Ⅳ型预混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60min即可完成扩增实验,用于登革病毒实验室快速检测和分型。除登革病毒试剂外,青岛伯杰还可提供多种媒介性传染病病原体检测试剂盒,助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多种媒介性传染病进行常规监测和实验室鉴别。

青岛伯杰65种常见病毒全基因组建库捕获试剂盒(液相捕获法)基于液相杂交捕获原理,可特异性富集原始样本中的6类病毒(肠道病毒、诺如病毒、轮状病毒、鼻病毒、登革病毒、HIV病毒)的65种亚型的全基因组信息,捕获后的文库可适配不同测序平台,用于查明登革热疫情性质和聚集性病例核酸检测阳性标本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文字 | 伯杰(青岛)市场部
编辑 | 品牌宣传部
审核 | 品牌宣传部
图片 | 来源于伯杰医疗、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