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杰动态

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所有的cookie。如果您想详细的了解我们如何使用cookie,请访问我们的 隐私政策.

夏季来临,肠道病毒又起!今夏这波感染盯紧孩子

2025-07-08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第26周(6月23日—6月29日)全国哨点医院监测数据显示[1],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占门急诊就诊总数的比例为3.8%,总体处于季节性较低水平。当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4.0%,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检测阳性率为8.1%,二者位居阳性率前两位。值得注意的是,肠道病毒门急诊阳性率较第25周上升0.7%,其活跃度呈上升趋势,需引起重点关注。鉴于当前正值肠道病毒感染夏季高发季节,建议特别加强儿童等易感人群的健康防护与监测预警。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监测预警司发布的《2025年6月份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6月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410,296 例,死亡2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两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例数较上月激增近两倍(5月报告病例数为52,036 例)。










肠道病毒的流行季节与高危人群




肠道病毒感染具有显著季节性特征,全年均可发生,但呈现夏秋季(5-10月)高发态势,这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标志着病原体已进入快速传播阶段。肠道病毒主要侵袭5岁以下婴幼儿,因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且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易通过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值得注意的是,免疫功能缺陷者、妊娠期女性及新生儿等特殊群体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可能引发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性脑膜炎等典型病症,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肠道病毒分类及危害




肠道病毒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成员,目前报道有124个型,其中至少66个型的EV与人类疾病有关,由EV感染导致的疾病统称肠道病毒病。肠道病毒病是人类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易感人群感染后可以引起多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AM)、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疱疹性咽峡炎、类似风疹的出疹性疾病等[3],例如,肠道病毒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4]。而柯萨奇病毒B组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为常见,也可合并重症心肌炎抢救成功率低[5-7]





精准诊断的临床与公共卫生价值




传统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临床症状判断,但存在较高的误诊风险,易与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发生混淆。随着检测技术发展,实时荧光PCR、高通量测序等分子诊断技术已可实现病原体型别的快速精准鉴定,为临床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如抗病毒治疗或重症监护)提供实验室依据。研究证实,EV-A71灭活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率[8],而基于流行株基因型的早期识别对优化疫苗毒株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在公共卫生防控层面,系统的病原分型监测数据不仅可有效预警聚集性疫情发生,更能为托幼机构消毒隔离、区域性停课等防控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科学防控的关键措施




①个人与家庭防护:加强手卫生,尤其在接触儿童前后、进食前和如厕后使用肥皂洗手;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或餐具;对患儿粪便、分泌物及时消毒。

②机构防控:托幼机构和学校需落实晨检制度,发现发热或疱疹病例立即隔离;对玩具、桌椅等高频接触物品每日消毒;疫情期间可考虑暂停集体活动。

③医疗干预:高危儿童可接种EV-A71疫苗(国内已上市)[8];对疑似脑膜炎或心肌炎病例,应尽早进行脑脊液或心肌酶谱检测。

④公共卫生监测:医疗机构需加强肠道病毒分型报告,进行肠道病毒的常规监测,以了解肠道病毒的流行、分布以及毒株变化信息。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肠道病毒已跻身夏季呼吸道感染主导病原体行列。通过实施精准检测、重点人群防护及多部门联防联控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相关疾病负担。

伯杰医疗已推出"肠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口咽拭子检测,可快速识别感染的肠道病毒型别,包含:柯萨奇病毒A组2型、4型、5型、6型、7型、9型、10型、12型、16型;柯萨奇病毒B组1型、2型、3型、4型、5型;肠道病毒C组;肠道病毒71型和埃可病毒。灵敏度:1000copies/mL,90分钟快速出报告,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https://www.chinacdc.cn/jksj/jksj04_14275/202507/t20250703_308172.html

[2] https://www.chinacdc.cn/jksj/jksj01/202507/t20250705_308213.html

[3] 张勇. 肠道病毒病的预防与控制[J] .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2, 29(6) : 445-448.

[4] 封志纯,等. 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诊疗与预防专家共识[J]. 临床儿科杂志, 2021, 39(03): 161-166.

[5] 邓自君,等.应用KMB17细胞培养柯萨奇病毒B族1、2、3型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4,19(01):10-14.

[6] 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J].传染病信息, 2008, (03): 125-126

[7] 王莹,等. B组柯萨奇病毒与宿主因素在心肌持续感染中的作用 [J] .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9, 26(3) : 213-216

[8] 单鸣凤, 周凯.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变迁与肠道病毒A71型疫苗接种[J] . 中华儿科杂志, 2020, 58(9) : 784-786


文字 | 医学部

编辑 | 品牌宣传部

审核 | 品牌宣传部

图片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